松山高中 劉桂光老師 2008.06.03
(本文轉載至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iu21214/article?mid=1188&prev=-1&next=1181)
今天(6/3)新聞報導:國會議員對於部會首長頻頻道歉提出不滿,認為這些部會首長怎麼老是在道歉,要求閣揆改進。我個人對於政治之間的鬥爭沒有意見,也不是認為做錯事道歉就可以了事。但是,這則新聞卻讓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:道歉有什麼不好?
需要道歉,表示當事人「承認」做錯事,這樣的事情我認為很好。若是連做錯事都不願意承認,那就更不可能道歉了,而承認做錯事不僅需要勇氣,更是提升靈性生命的開端。
人經常是在錯誤當中學習的,因此犯錯是生命的常態,古人就說過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」重點不在於我們會不會犯錯,而應當在於我們願不願意面對,又如何面對我們所犯的錯?所以孔子說過:「過而不改,是謂過矣!」又說:「過則勿憚改!」都是提醒我們:犯錯若無法避免,那麼就應該勇於面對我們所犯的錯,因此「不知道反省自己的錯」與「知錯而不改」都是很可怕的事情。孔子在讚美顏淵的時候,不就是肯定他不犯同樣的錯嗎!這就表示人都會犯錯,不要錯而不改,不要一錯再錯,這才是人可貴的地方。期望政府官員或任何一個人不犯錯,根本就是不符合人性的妄想,根本就是在逃避生命都會犯錯的實然真相。
再說承認錯誤、勇於道歉為什麼是提升靈性生命的開端呢?前天(6/1)有一則的新聞報導說:當年死在南丁格爾醫院裡的軍人,比死在戰場上的還多四倍。戰後回到英國,知道了實情的南丁格爾有十年不願意出門。可是這其實並不是她的錯,因為她當時並不瞭解細菌,所以她讓受傷的軍人擠在一起,又住在下水道上方,才造成這樣的結果。然而當南丁格爾願意面對自己的錯,出來繼續擔任護士救人,還設計出符合標準的醫院規格時,她也因此造福了更多的人。經歷十年的深刻反省,她重新面對生命、面對人性,進而成就不平凡的一生,其關鍵的開端就在於「面對自己所犯的錯」。因此,願意認錯、願意道歉,其中意涵著我們對生命的反省與負責的態度,是讓生命品質提升的重要關鍵。若是如此,道歉有什麼不好呢!
我們期望新政府能建立責任政治的典範,不就要先從「承認」自己的錯開始嗎?唯有願意承認自己的錯,才有可能改過,才有可能追究責任的歸屬。所以,接受他們的道歉吧!這總比死不認錯要好。只是,我們仍然期盼新政府在勇於道歉之前,用心做好人民託付的事,用心做好對人民的承諾,如此也就不需要頻頻道歉了。我們更期望全民都能勇於道歉,謙卑的面對自己的行為,深刻的自我反省,讓社會充滿著向上提升的力量。
看完本文之後,請做以下思考:(請用最誠實的心面對以下的問題)
1.你是一個犯錯後,願意道歉的人嗎?請分享曾經道歉的事件並寫當下的情況(例如:對方的原諒或者對方的不諒解或者...。至少寫一件)
2.當自己知道犯錯的時候,內心會有那些感覺?
3.真心誠意的道歉之後,你的內心有什麼樣感受?
4.看完本文之後,讓你理解了什麼樣的道理?